浅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共赢模式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深化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然而,在中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践中,普遍遇到的一个难题是学校积极性高而企业参的热情相对来说不高。究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现阶段的很多企业参与教育、投资教育的意识不高,仍然处于偏重经济利益的发展阶段,从而导致在校企合作过场性和短期性,未能主动的深层次的参与中高职院校的建设;同时国家政策层面缺乏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和与产业技术改造升级相融合的校企合作制度保障体系。我们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企业的技术人才强劲需求,中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自然融合与深化将是必然。中高职院校需要对行业和产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出适合校情国情的“互动共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实现中高职教育模式的转型。
一、结合学校的特点,创新合作模式:
本着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的宗旨,始终把加强校企合作作为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增强发展活力和后劲的重要措施来抓,与企业在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灵活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形成了四种比较成熟的模式。
1.“顶岗实习与就业结合”培养模式。“顶岗实习与就业结合”培养模式就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实践技能教学,特别是在毕业实践环节,让学生到生产第一线独立承担工作任务,通过顶岗实习,把实训实习放在全真环境中,使学生学习与未来工作岗位实现无缝衔接。在实习过程中充分学习技能技巧,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或协议。
2.“前校后厂与工学结合”模式。企业要入驻学校进行合作办学,并与企业签订《校企工学结合管理协议》。协议规定校企双方实施资源共享:企业利用学校资源对员工进行继续教育,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企业成为学习型企业,同时借助学校的信息与技术服务,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新技术的引进以及设备的技术改造等,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学校利用企业设备进行教科研研究,教师参加培训学习企业先进管理经验;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职业技能课程的设置和整合,企业单位参与育人活动的全过程;学校安排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工学结合,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随班指导,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共赢。
3.“企业冠名及订单式培养”模式。要组建了以企业名字为名的教学班。校企双方在教学内容选择、师资配备、实训地点及内容安排、技能鉴定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协商,确定了企业名字为名教学班的教学计划,制定了电工与电子技术、变压器工作原理、变压器工艺等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公司技术部派专业技术人员与学校老师一起承担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任务,全部实习都安排在合作企业进行,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真正做到理论在实践中检验,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提高;人力资源部则安排专人对学生职业身体素质、职业思想素质、职业行为素质和职业拓展素质等方面进行系列培训,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企业也完成了人才储备工作。企业冠名班学生、家长还与企业签订培养协议,协议规定学生在校期间除享受国家规定助学金外,冠名企业还给予学生每月生活补贴、“专项奖学金”,合格毕业生全部安排到该企业工作等。这种模式不仅实现了人才培养和就业的无缝对接,而且解决了农村学生特别是家庭困难学生读书难的问题,使学生通过今后就业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也不再是一句空话。
4.“企业与学生创业实践相融合”模式。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创业是发现并捕获机会,进而由此创造出产品或服务和实现其价值的行为过程。创业需要创业者贡献时间和付出努力,承担相应的财务、精神和社会的风险,同时获得金钱的回报、个人的满足和社会的认可。学校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成立校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青年学生创业实践服务中心,积极联系企业单位为学生创业提供方便之门,通过学业与创业相融合,构建了“创业实践”培养模式。创业中心通过举办“三创”知识竞赛、“创业规划”征文比赛、知识讲座、创业经验谈等活动,加强“创业”教育,增强学生创业观念,激发学生创业热情,丰富学生创业知识,培养学生创业技能,以创业带动和促进就业,引导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走技能创业、实践成才之路。
二、开展校企合作的经验和体会
1.加强领导,强化管理,重视校企联系。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关系,成立由校企双方领导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学校每年邀请企业领导来学校召开年会,通报各自发展情况,了解企业发展规划,获得用工需求信息。近期用工需求可以签约,远期用工需求可以订单,确定合作框架。同时委员会下设联络员,保持校企经常性联络,学校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比如为企业提供师资、教室、教学设施、文体活动场地,对企业职工文化素质的培训等。
2.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规范保障双方利益。校企合作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由于校企合作至今还没形成一定的机制、规范和约束。学校一方有积极性但没有主动权,而企业有主动权却没有积极性,本应是平等互利的合作双方,在矛盾中很难达到对等和协调一致。由于合作关系上的不对等,企业一方一旦没有了利益驱动,校企合作就失去了原动力。合作不能互利双赢,合作关系就很难长久保持。因此我校与合作企业在公平公正、充分协商的原则上制定了《学校与企业合作”实施办法》等,最大限度地保证校企双方的利益。
3.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满足企业需要。为保证“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顺利进行,学校积极邀请合作企业参与学校教学管理,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材建设更加适应企业用人的要求。在教学计划方面,我们根据校企合作的要求,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重,在确保理论够用的前提下,增加实践课时,以适应学生去合作企业顶岗的要求;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实务性的东西多讲,理论性的东西精讲;在教学管理方面,企业参与课程标准的制订和质量监控,课程评价标准将教育标准、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统一起来;在教材的选用和编写上,选用适应当今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实用的教材,由企业参与编写工学结合的特色项目课程。
4.坚持“三原则”,校企合作不盲目。坚持长效性原则,杜绝短效投机行为,这是站在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上,确保校企双方合作稳定,长期受益,相互促进、提高;坚持针对性原则,在进行校企合作时不盲目,更不是不分良莠随便找来一个企业就与之合作,而是经过认真考察、论证后,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效益好、信誉好,与专业对口或相近,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作为我校的合作伙伴;坚持多样性原则,合作的企业不单一,不是只顾主干专业,忽视非主干专业,而是满足不同专业、培养不同类型人才的需要选择各类企业。
5.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满足校企合作的需要。校企合作要求有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近年来,学校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满足了校企合作的需要。同时,学校邀请企业专业人才到校任教,他们先进的专业理念和高超的技能水平也是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保障。
三、 “双向互动”合作机制促进校企共同发展
“双向互动”校企合作机制的实施,必将为双方带来“双赢”。对于学校来说,在自身财力和资源局限下,建立起“教学做一体”的实景实训场地,扎扎实实落实生产性实训任务,顺利推动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学工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企业而言,也实现了自身利益目标:学校提供场地、设备、技术、培训以及廉价人力资源,为其节约了大量资金投入、研发成本、培训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企业热心教育事业本身也会为企业赢得一定的社会影响和品牌效应;同时学校提供稳固的、具有明显优势的人才和技术支撑,使企业发展具有充足的后劲。